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课题研究>研讨活动> 详细内容

班会课研讨(学生小团体是利是弊)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6-3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学生小团体是利是弊

  

一、学生小团体现象扫描

    在学校班级里,人们时常看到三五个学生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有的有共同的兴趣,同是某些明星的粉丝,在一起谈歌星、影星、球星;有的是有共同的爱好,不时地交流新歌、好碟、图书、玩具、饰物;有的以互联网作平台,共同在网络世界获得信息、交友聊天;有的是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在一起谈天说地,大到国际时事,小到鸡毛蒜皮,彼此交流、相互评论,信息传递畅通随意;有的是性格相似、脾气相投,彼此能讲心里话;有的是在班里、学校里地位或处境相同,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单亲的、外来的等等都成为聚集在一起的理由;还有的是由于学习和品行方面的问题不受老师重视、被同学歧视走到了一起,他们彼此为哥们儿撑腰、打抱不平、甚至违规违纪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混在一起……

    一些老师、家长对学生中的扎堆抱团现象很是反感,担心他们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有偏差行为的学生组成的小团体十分担忧,有的老师说这样的学生不服管,称其为德育的死角,所以会有意识地对孩子们的小团体加以严格监控或限制。

二、了解学生小团体

    学生中的这些小团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很多学生都会属于某个小团体,社会学称之为非正式群体。这类群体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自发形成的。小团体从共同的利益、需要出发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规矩,与成员内在需求比较融合,对每个成员的指导和调节作用甚至比正式群体的强制规定更大;二是成员之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或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趣、依恋需要等心理相容为基础,维系的力量来自成员间情趣、利益的一致,或爱好、志向、个性、思想等的相似和相容,所以情感维系和心理凝聚力较强;三是这种群体组合随着个人的喜好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四是领袖人物是自发产生的,往往是在某些方面出色得到其他人的认同。这样的领袖人物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可以左右小团体内同学的言行,而其他同学会无条件地愿意接受其指挥和安排。

三、学生小团体的利与弊

    从积极的方面看,学生小团体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彼此交流、放松的一个渠道。学生们在平等的气氛中谈论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事情,包括那些在学校或家庭中不能或不准讨论的话题。有研究表明,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思想苦闷等问题时,倾向于向同龄知己咨询和倾诉的,远远高出向家长、老师咨询和倾诉的比例。学生小团体成员一起做事、相互扶助、彼此依恋,对于许多独生子女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的缺憾。学生中的这种非正式群体与班集体、团支部、学生会等正式群体互为补充,在学生的同伴交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现代社会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化环境。

    学生小团体也有消极的方面,比如小团体较强的凝聚力也突出表现在自卫性和排外性上,排斥其他人,有时会影响正式群体中同伴的和睦相处;小团体成员往往重感情轻理智,如果有同学或老师损害自己或小圈子的利益,甚至会一哄而起,群起而攻之;有的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相互攀比,吃喝玩乐无节制;有的排斥老师和学校的管理,与正式群体发生冲突;也有的具有较强的江湖义气和帮派意识,个别的发展为小帮派,对其他同学构成威胁,甚至存在演变为犯罪团伙的危险。

四、如何面对学生小团体

    面对学生小团体,老师、家长和共青团干部首先要消除偏见,正视其存在的客观性,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小团体的性质区别对待。一概而论、一味排斥、硬性取缔和强行施压的方法只能适得其反,甚至有可能使小团体由公开转入地下,加大对学生管理教育的难度;其次是发现和利用学生小团体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比如委托喜欢上网的小团体为班里做个网页或建个博客由他们管理;三是班集体和团队活动与学生小团体有机结合,课余活动也可以小团体为依托,善于发挥小团体中领袖人物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正式团体活动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四是对那些不利于学生进步、对其他同学和正式群体构成威胁的小团体,采取正面引导和积极疏导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心理、行为问题。尤其是对那些以后进生为主组成的小团体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尊重他们的权利,引导他们对正式群体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这是接受集体规范约束的前提,也是减少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对立、避免出现行为问题和群体偏离正确轨道的明智选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