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怎样做到结构完整
议论文怎样做到结构完整
刘振叶
(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
【摘要】写之前做好整体布局。选择哪些材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略怎么安排,行文怎样照应,怎样做好过渡,都
要事先想好,列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才能环环相扣,结构缜密,脉络清晰;这样才能文思敏捷,事半功倍,一气呵成。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整体布局 环环相扣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作文不能称其为作文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结构零散,顺序混乱,缺少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要克服这一点,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材料的处理要做到详略得当
典型的、主要的、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起主要作用的材料要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一般的、次要的材料要少用笔墨,作概括性叙述。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这是苏轼用积极的目光看透乌台诗案,看透人生后的肺腑之言。因此他活了下去,于无路之绝境活了下去。而屈原却恰恰相反,在用消极的目光辗转过无奈之尘世后终究留下了“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毁”的遗言。从某种角度讲他是死于自己消极的目光,悲!
苏轼和屈原的事例虽然也典型,但是大家熟悉的,所以作者做了比较简略的处理。在一篇文章里,对事例的处理有详有略,就使得错落有致,结构紧凑。
二、材料安排的顺序要合理
1、由古到今。在作文的时候,,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材料,按这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前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和认知,对事理的归纳和总结,往往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读者接受事理的思维也遵循这样的渐进性规律。这样做才能思路清晰,结构明了。
在习作《生如夏花》中,作者这样说:回眸处,历史的光芒穿刺迷眼,我似乎可见远古的蛮荒处夸父那如飞的箭步,踏破尘土,踩碎气象,朝着那火红的太阳永不停歇的奔跑着。奔跑的力量震碎了山河,震出了世界,那不曾停下的步子带领着人类走出了矗立的谷,万尺下的深渊,走出了文明之路。
侧视时,我看见那峥嵘的岁月里,孙中山奔走于乱世镇静的脚步,那脚步曾停留在李鸿章的府衙,曾踏上过北上的火车,曾奔跑于起义的山冈之上。那不知疲惫的奔跑的姿势,终使他赶上了时代的浪尖,冲碎了千百年来不碎的封建桎梏。
凝神望,桥上车水马龙的过往,以卞之琳《断章》中的姿态,时而见到孩童背着手执着这样那样的器具快步走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或是看到小商小贩背着行囊跑向欲走的公交车时的情状;抑或见到笑脸洋溢的成群的老人们迎着朝阳一路小跑……
作者在列举“生如夏花”的现象时,按照时间的顺序,先写夸父逐日,再写孙中山先生为革命而奔波,最后写现实生活中人们为追求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由此看出,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脉络清晰,表达顺畅。
2、由中到外。先中国再外国,由大家熟知的到不熟悉的。在作文中这样引用论据材料会让读者产生亲切感,进而接受并引发共鸣,读者易于接受。
2010 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打不垮的信念》这样写的:
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谈迁,29 岁时编写《国榷》。经过27 年的辛勤笔耕,前后修改 6 次,写出了长达 500 万字的初稿。不幸的是,书稿还未出版,便在一个深夜被人偷走。27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谈迁心痛欲裂,悲愤地仰天长号。但是,沉重的打击没有动摇谈迁的志向,书稿丢了,可人还在,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书就一定要出来。谈迁擦干泪水,重新拿起了笔。尽管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记忆衰退,行走不便,但是倔强的禀性和执著的信念支撑着他千里奔波搜寻史料,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又经过 9 年,他谈迁终于完成了《国榷》这部巨著。这时,谈迁已经是一位 65 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总之,在议论文中,材料的使用要按一定的顺序,由古到今,由中到外,由主到次,有自然到社会,这样才能做到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三、行文要做好照应
1、题文照应。行文要时刻紧扣话题或中心论点,才能显得思维紧密,结构严谨。2010 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行文处处紧扣话题,作者在每段的开头分别是这样写的:“仰望星空给予我们梦想,而脚踏实地则给予我们实现梦想的可能”,“就字面上看,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脚踏实地的态度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理想并最终得以实现,因为明天其实就在脚下”,“在脚踏实地前行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见风雨的阻挠”,“作为 21 世纪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我们更应该秉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八字箴言”,“那么让我们仰望星空吧,然后在寻到最明亮的那颗星后,怀抱着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向着它坚定地扬帆启航”。这篇作文能够得到满分,跟题文照应十分不开的。
2、前后照应。前面用了一个典型的论据,后面在探究事物的本质、挖掘事物根源时再强化突出一下,使得内容深刻,结构谨严。
2010 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前面有这么一段:如果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后面行文中有这么一段: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有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
前后照应,环环相扣,论证深刻,结构完整。
文章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和雪莱的诗句开篇,结尾以张炜的话结束,既总结了故事揭示的意义,又紧扣了主题,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又做到了首尾照应,结构紧凑。
四、全篇做好过渡
1、用词或短语过渡。常用的短语有:“首先” “其次”“再次”“之前”“之后”“总之”“因此”“所以”“然而”“但是”“其实”“相反”“由此可见”“如此说来”“不难看出”等,这些词或短语常用在下一层论述或段落的开头。
2、用句子过渡。在论述的层次与段落之间,用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起穿针引线、前挂后连的作用。
2010 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冷板凳上守候成功》有这么两段:生活就是这样,往往你不可能一开始就获得成功。如果暂时得不到成功,那么就先站在离成功最近的位置,这样你就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机会。一旦机会到来,你就有可能第一个获得成功。同样还是一个女孩,她又瘦又黑,尽管女孩儿竭尽了全力,但最终还是没能进入省里的女子足球队。考核结束之后,所有落选的女孩儿都失望地离开了,只有她还默默地坐在场地边上看队员们训练。“生活就是这样”“同样还是一个女孩”这两个句子使前后文串联起来,结构紧密。
总之,学生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大都是限时作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就得在写之前做好整体布局。选择哪些材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略怎么安排,行文怎样照应,怎样做好过渡,都要事先想好,列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才能环环相扣,结构缜密,脉络清晰;这样才能文思敏捷,事半功倍,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