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王颖
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皆呈发展趋势、教育教学也呈“现代化”走势,不断出新。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参于探索、创新,开创适合孩子们的“新方法”。眼下课程改革在祖国各地教育领域中兴起一股热浪,它更新了教师的想法,使教师重新认识到教师的作用、意义,通过课程改革的学习,我意识到:
一、教学方式必须革新
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已异变为一种“分数”的教学,它用分数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等生。用“分数”来遮蔽鲜活的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教学往往把学生困在课本里,锁在课堂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有意义的生活体验完全被湮灭、被剥削,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这种教学方式目前主要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观为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学生自主查阅资料、集体讨论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作业如:观察、制作、实验、阅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
目前,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典型,实则,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心”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的培养。这种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有负担,因此学校除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之外,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寻求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情趣化,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
综上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以同一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同一测试进行评价,从而区别出成绩好、成绩不良的学生,这种乍一看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思想为基础。事实上,多元智力的理论提出,世界上没有两个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的人,因此,教学应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革新出来,在允许的、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并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尽量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这就要求教师不得不更替掉原有的一味只求教学质量的观念。因为一种教学,不仅追求高质量,还应注重高效益。过去的那种不计投入,也不太讲究方法,只考虑能不能考出好成绩的这种质量观实际上存在很多弊端。如许多“高质量”的学习其实是低效率的学习,她(他)们是以大量的时间、精力的投入作为高额代价,这种没白天没黑夜的学习,占用了学生许多“活动时间”耽误了学生全面发展(如兴趣、能力)的机会,而这些宝贵的机会则是失不再来的,会令学生抱憾终生的。再如教师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往往缺乏研究意义及能力,只停留在一拼、二熬上,即拼体力,熬汗水、熬精力的低水平的工作中,既误了教师自己的发展,也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为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运用最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及时采取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是有效的学习,因为对学生来说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
以上可见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我们不仅要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者相辅相成的。
二、转变学习方式
目前学术界对学习方式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策略和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对“学习”二字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昔日一提起“学习”,学生马上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考试”等,从这种现状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迫在眉睫,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推进中一个障碍,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考试中,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优良,但并没有完全具备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和21世纪公民所需要的素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可贵的高分下隐含着危机,在学生中死记硬背的方法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创新意识不足。这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事实上,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因此我们提倡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之所以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多的是欣赏学生、鼓励学习。将人生的美好蓝图展示在学生面前。另外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能只对课堂上的收获作狭隘的理解,收获不仅只包括认知方面以及认知策略,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革、丰富与提升,如内心的震憾,获得的鼓舞、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净化等等。虽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封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但这其中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可否认,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方面,接受式学习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过多的依赖于接受式学习,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就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学中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为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不可能的。学生学习知识不是我们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任何强硬死板的训练方式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并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取适应社会和发展必须的知识,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综上所见,在素质教育实施的新世纪中教育教学方式须革新,传统的学习方式务必转变。(作者单位:松岭区第二中学)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