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阳高中举行学科组研训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营造浓郁的学科研究氛围,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学校12月6日(周一)下午第四课分教研组召开“聚焦学科研究 提升学科素养 展示学科文化”专题研讨会。
会上各组分享了学习“学科研究与指导中心研究资讯(2021年高中版第7期)”的心得体会。
2021年12月6日,语文教研组组织学习《当论证遇到二元不对立的命题——2021高考作文的启示》,我学习到了很多。我对2021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有了深入了解,高考作文题注重辩证思维能力的特点,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重大事件、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强化情境意识,文章避免“假、大、空”,要呈现“真、小、实”的特点;同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细化落实增强实效。首先要严抓书写规范,因为作文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要展示写作才华必须有规范美观的书写;其次平时要培养学生阅读美文、时评的习惯,从而提升审美和思辨能力;再次是要分类积累素材,通过脱稿演讲、新闻评论、即时写作等活动储备写作实力;最后是要注重作文的升格训练,让学生的作文能在审题无误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拿到理想的高分。
(语文学科组 刘印政)
解析几何部分是高考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解析几何被安排在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主题二“几何与代数”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几何图形,研究的只要方法是代数方法,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平面解析几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感悟平面解析几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重点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素养。
解析几何在历年的高考中,试题呈现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2021年全国高考解析几何总共涉及18个题目,统计如下:
一、考察内容:椭圆考察了5个(4个小题、1个大题),双曲线6个(5个小题、1个大题),抛物线5个(2个小题、3个大题),圆2个(2个都是小题),另外有两个大题涉及抛物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考察难易度:18个题目中简单题7个、中档题5个(主要分布在选择、填空题),难题6个(主要分布在简答题及选择填空的压轴题)。
三、考察方式:选择题、填空题多数在基本概念和性质上命题,考查学生推理论证能力与数形结合能力,包括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性质的应用,特别是渐进线、离心率等;简答题一般一题两问,由浅入深,起点低、落点高。第1问考察基础知识,第2问考察综合性问题,如面积、位置关系等,对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对考生的直觉判断、探究思辨、转化化归、代数运算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
四、与老高考相比主要变化:对抛物线的考察明显加强。
针对以上,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题型的训练和掌握,落实对概念、定义、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二、引导学生构建好知识网络,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以达到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目的。
三、重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提炼,达到优化理解思维,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
四、重视对常见题型的专项总结。
五、解析几何的本质是几何的内容,要重视初中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六、重视一些常见条件的坐标化方案,如何快速且简洁的坐标化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关键。
七、对于解析几何,重要的不是做了多少,而是做出来了多少,要给学生思考、运算、整理、消化的时间,消除学生对解析几何的畏惧,打破学生求出方程撒腿就跑的魔咒。
(数学学科组 黄志娟)
这篇论文的核心思想:
作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要体现新高考评价体系的精髓:“一核:高考的核心功能”;“四层:高考考查的四层内容”;“四翼:高考的四个考察要求”。具体到操作层面,作者认为我们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英语学习活动来具体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即: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些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和技能、文化意识、多元思维品质、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等方面的发展。
接下来作者通过具体教学活动设计,阐述了自己受益匪浅的几个教学方法:
1.重视热身,做好铺垫
2.增加复现,巩固所学:
3.理清结构,抓住关键:即学生在老师带领或指导下自主梳理文章主线索、明晰文章结构、归纳关键要点等。
4.借住支架,加大输出:即以学生所归纳的关键词为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复述或者组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现在分词时,作者给出前半句,Hearing the teacher announce the result of the test,....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即操练了语法,又训练了思维。
5.联系实际,迁移运用:即设计各类仿真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读完这篇论文,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主题语境。提到主题语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季筱燕老师和塘桥周秋洪老师的两节公开课,季老师和周老师分别在太空探索和万圣节的语境下在进行主语从句教学和语法填空指导,并设计了相关主题的一系列的应用活动,不仅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语法教学充满趣味性,也在围绕主题的众多活动中,让学生对此主题的了解层层深入。
2.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设计应用实践和创新迁移等学习活动。印象最深的一节七选五阅读指导公开课,在指导并练习完相应七选五技巧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创新迁移活动,给学生一篇完整的高考七选五文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自己去设计七选五题目,不仅巩固了所学技巧,更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新高考,新教材,我们要吃透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相关精神,精心设计好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这就是我的感触,谢谢大家!
(英语学科组 吉小妮)
在本周一物理组在研训室三进行关于学科研究与指导中心研究资讯的心得体会交流。在交流中,大家都收获了很多。唐颂兵老师在交流中分享了三道题和平时在物理教学的心得体会。孙悦老师分享了在曲线运动说课中核心素养目标的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多多注重过程性教学,首先在引入中可以创设情景,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物理观念的渗透和物理思维的培养。然后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落实,最后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设计实验、操作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分享的品质。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规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的素养。
(物理学科组 张亦菲)
12月6日,化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在研训室2展开研训活动。会议由陈勇老师主持,主要学习了新一期研究咨询《以化学核心概念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共同明确了以下学习内容:
一,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大单元教学为基本思路,帮助学生建构学科观念,形成学科体系,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能忘记的是事实性知识、是细节性知识,不会忘记的是观念、是方法、是思维、是能力和价值观。学科观念不是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科素养的前提条件当学生掌握了学科观念,并用之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科观念就转化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教师的日常教学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整是为了让课程安排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知识间的联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仅关注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某节课中的教学重难点通过课后练习来进行评价,但教师不会着重关注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形成了学科观念,而学生掌握学科观念比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掌握学科观念才能提升自身的学科思维与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学习完毕,老师们还进行了热烈研讨,确认了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教学中要以帮助学生观念建构为重点考虑因素,以学科观念和相关核心概念为主线从而真正让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
(化学学科组 陈勇)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多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将碎片化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是完整的,而不是相互割裂开的。不仅要讲是什么,更要讲为什么,而且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来得出为什么。简单地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他们只是听的时候听懂了,下次遇到就又忘记了。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知识,才能记得更牢固。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组 张秋月)
一、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把握有关新高考的政策文件,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
1.作为考试的核心文本与基本纲领,要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教学的标准和指南。要凸显立德树人的原则, 关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历史事件,凸显核心价值与五育并举的主线。要始终围绕时代主题,坚定“四个自信”,充分认识高考在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要强化关键能力考查,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为突破口,全面提升能力考查水平;要理解落实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理念,创设新题型,突出对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
2.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相配套,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1号),指出“2021年高考命题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二、必须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以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作为备课教学的抓手。
1.“核心价值”贯穿高考命题始终。坚持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强调社会发展的积极面,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社会正能量、时代主旋律。不要回避热点,而是直面热点,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现实热点和生活实践,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掌握中国共产党改变中国社会的丰功伟绩,深化对时代主题的深层认识。
2.多元“灵活”开放的情境式命题。新高考命题,情境的新颖度、多元性和开放度都大大增加,重在考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思维能力,使学生思考和答题有更 大的自由发挥空间,重在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回答知识、记忆知识。
3.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考查的强化
(1)信息加工和逻辑论证能力要求:新高考命题中材料的阅读量大、图表数据信息大量出现,对学生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已知的事实或理论为依据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解题形式,要求学生根据己有的证据逻辑得出可靠结论的能力,一方面强调逻辑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注重证据的可靠性。
(2)批判性创新型思维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得出可靠的结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特点,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 找出新规律、得出新结论,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旨。这又要求学生能运用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注重独立性、批判性、发散性的思考,提出新视角、 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实践情境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政治学科组 杨晓东)
《关于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的逻辑追问》这篇文章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既有史学、教育学方面的专业性理论,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和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又有基于高考真题的实践性讲解。全文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问史”从本体论视角学习“历史是什么”,这里主要涉及历史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文章举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文化遗址的问题来说明如何认识历史真相的问题,另外以武王伐纣的确切时间及宋代用煤的例子,来探究应如何利用不同的史料来互证史实,在利用史料时还应考察史料之间是否有共性,史料背后的时代背景及特定的历史语境,总之,史料实证的基本原则应紧扣去伪存真的原则。
文章第二部分“问知”是从认识论视角反思“历史为什么是这样”这里主要涉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历史解释,文章从对历史人物、历史史实的主观解释的转变来考察背后的认识转向,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独立自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此外还有对文献史料解读上的叙事转向,史实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但后人主要依托文本中的史料来认识历史,这里就有可能会有人对文本进行刻意的解读,来服务于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因此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应对文本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判。
文章第三部分的问术是从方法论视角实践“怎样教好历史”,主要从宏观上构建整体性的知识网络和微观上善于发现具体化的学习方法两方面来讲述,宏观建构主要基于高中学生在认识上限于基础知识、阅历尚浅和历史思维的薄弱这样的学情特征来设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去认识历史的目的,而微观层面则从具体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将这种学习方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从而来解决历史问题。
文章第四部分“问道”从价值论视角感悟“历史有什么用”,主要涉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教师应在具体的历史情境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弘扬时代主旋律。
整篇文章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形成对大历史教学全链条、宽领域、多层次的思考与探究。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反思,才能探索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之道。
(历史学科组 杜宏争)
这篇文章阐述了问题式教学的特点,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教学策略。读完之后反观自己平日的教学,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问题式教学要求创设真实的情景并且辅以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
这两点恰好也是自己做的不够到位的地方。尤其是平日问题的提出,很多时候设问过于生硬,或者过于浅显,缺乏梯度,没办法很好的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我想针对这样的问题,今后要更为仔细的研读教材,推敲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问题要层层深入,清晰明了。另外,问题提出后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不能为了赶进度忽视学生答案生成的过程,急问急答,更不要过快的替学生说出结果,要给学生犯错的机会,从中找到学生思维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每节课能提出两到三个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地理学科组 潘婷)
“问题式教学”是传统“问答式教学”的传承与升华,二者都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后者在原有“问答式教学”的基础上更具启发性、开放性以及学科性,更加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问题式教学”关键在于情境创设,创设真是情境,同时需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有机整合,使得几个问题本身内在逻辑明晰,层层递进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来,我认为“问题式教学”主要提出了以下两大要求:首先,教师授课过程中必须提出问题,以疑导读,其中创设问题、创设情境非常关键。情境创设必须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教学重点展开,且应当具有现实意义,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提高课堂效率。其次,“问题式教学”需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设问应当具有目标性、主体性、情境性、关联性、开放性五大特性,学生活动应当具有有效性,不能浮于表面。课堂最后,教师的归纳以及对重难点的再梳理、再讲解也十分必要,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地理学科组 周莹)
本月心理体育艺术技术学科组教研活动中,活动先由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戴小燕老师为我们做了一次心理辅导。
她先带领大家做了手指放松练习,在戴老师温文尔雅的语言带领下,大家愉快地跟着节奏完成练习,感觉身体变得更暖和,更轻松。接着戴老师又带领我们一起进行了“O卡探索自我”游戏,通过游戏了解自己,我们平时都在紧张状态,太久没有和自己的身体进行联接了,通过这个游戏探索自己内心的一些状态,更清楚得认识自我,同时也让自己能静下心来,正确面对自我。
第二个活动议程大家一起学习学校文印新规范,明确文印制度。同时一起学习了学科组期末年度报告的规范,了解各组要上报的内容,学科研究的重点。规范教研活动、规范文印制度、规范学科组期末报告,相信在各项工作的规范下,暨阳能更好地开展活动,暨阳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
(技术学科组 丁华)
为更好的进行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提高备课组活动质量,各组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了每周备课组活动模板,明确活动计划,规定活动纪律,规范了学校备课组活动流程,相信在全体暨阳人的努力下,暨阳教育教学事业将更进一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