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介绍> 详细内容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暨阳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21 07: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暨阳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秉承“尊重生命的多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爱与包容为文化核心,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发实施目标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3.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开发原则

1.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2.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开发的内容类别

A.体育健康类;B.艺术素养类;C.生涯规划类;D.人文素养类;E.科学素养类。

、实施步骤

1.申报:教师填写校本课程开发纲要(附表1),报学校审批。表格填写后上传内网—教务管理处—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暨阳高中校本课程”文件夹中。请各位老师对照开发内容类别,积极申报,上传截止时间:2月26日。

2.审议: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表》审议,审核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选修目录单,在校园网公布,供学生自主选择。

3.网上抢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学校外网进行网上抢课,每位同学必须且只能选择一门,每门课程满30人后就关闭,不满15人的课程不开设,所选课程不开设的同学进行二次选择或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指定。

4.编班:根据学生的网上抢课的情况组织编班,确定上课时间、地点。

5.上课: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上课时间和地点进行走班上课,任课老师每堂课做好学生的出勤和上课情况的记载。

六、考核评价

1.教师评价,主要是四看:一看教学材料,二看学生选择该课的人数,三看教学成果,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从而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2.学生评价,一看学生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A、B、C”三个等级记录在案。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四看书面方式考试或考查结果。综合以上四项确定学分。

七、学分认定

学生修习校本课程不得少于6学分。根据我校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在高一和高三学年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全体学生必选的校本课程,每周0.5课时,得2个学分。在高一和高二学年四个学期开设由学生选修的校本课程,每门课程18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每学期选一门,得1个学分,共4个学分。总计6个学分。

 

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2016年2月22日

附1:

暨阳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课程名称

 

单 位

暨阳高级中学

设计人

张钟玉

适用年级

 

总课时数

 

课程类型

 

课程设计教师简介

 

课程简介

(200字内)

 

背景分析

(500字内)

 

课程目标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等)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备 注

 

           

附2:

暨阳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评价表

 

课程名称

 

课程开发者

 

合作者

 

课程实施对象

 

课时总数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评价分数

课程开发目的意义20%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

3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

7

 

课程宗旨的体现

5

 

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5

 

课程目标的确立20%

目标明确、清晰

7

 

知识目标、能力 目标和情感目标

6

 

考虑到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7

 

 

 

课程内容

40%

内容组织得好,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10

 

内容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15

 

内容新科技、新观点、新教学思想含量高

15

 

课程评价20%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0

 

评价结论

                    组长签字:

建议

                     组长签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